11月9日,黄鹤楼•大清香酒2023秋季开酿大典在湖北随州举办,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出席活动,并以《楚风清韵 复兴有道》为题发表致辞。
黄鹤楼下秋开酿,神农故里酒飘香。
博采四季佳境,平衡五味至臻。宋书玉理事长认为,美酒尊天而酿,据地而生,是山川万物四季精华的凝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白酒产业的源起。在节气暗合天数的相遇里,成为诗意栖居的创造。中国白酒是天地万物的奥妙,传统文化的风土人情,随时光流转,于味蕾间留下美好记忆。时值冬日,新粮入仓,气正天吉,酿酒正当时。近千年来,酿酒人世代传承古法技艺,遵循物候时令,秋收开酿,造就了绵延千年而不绝的中国酿酒文化。
酿美酒,离不开一汪碧波秋水、一担生态原粮、一腔爱酒情怀、一份时间凝注。秋酿,恰恰顺应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节智慧。
每一滴美酒都是自然造化与匠心坚守的结晶。天时、地利、人和,缺其一则不可成佳酿。作为美酒之道的核心内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深植于酒业品质与价值体系之中,是无数酿酒人倾尽毕生之所求,也是无数爱酒之人的心之所向、情之所往。
取天时,以“匠心”酿造清香佳酿
时间不疾不徐,岁月从来无言。黄鹤楼秋酿大典以庄重神圣的仪式,抒发对“天时”的敬重和对时代的感恩。感恩先贤,继承传统,以示不忘先辈遗泽,恪守薪火相传之道的情怀,表达虔诚的敬畏,开启新一年酿酒的时光。
传承1984、1989年黄鹤楼名酒酿造工艺,优选原粮、固态发酵,谨遵“1234”传统酿艺。即:一次投粮;清蒸二次清,两轮发酵;清茬曲生酒、红心曲生味、后火曲生香,三曲共融;粮香、酵香、曲香、陈香四香共享,酿造出独具南派风味的“大清香”美酒。
黄鹤楼是经过多年积累和传承而形成的名酒品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品质价值,近几年,黄鹤楼酒业通过传统工艺和科技创新的结合,开启了“135产业规划”、“131储酒工艺”、“六轮舒适度体验”等工艺技术创新。不断发挥所长,创新表达,加强传播和市场推广,以“清心清艺,匠心匠艺”,不断提升黄鹤楼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在古井集团的引领与支持下,黄鹤楼酒业智能酿造园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了传统工艺向现代智能酿造的转变。
依地利,以“同心”演绎产区内涵
宋书玉理事长提出,描述中国白酒最为通俗的表达就是“一方水土酿一方美酒”。地利因素往往是白酒不同风味的决定因素,因为地理环境决定了酿酒过程中水源、风土、气候、微生物的不同,这些因素的细微区别,都将对酿酒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白酒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个地方所产的白酒都是不可复制的。就算以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工艺,同样的容器,只要地区不同,产出的酒其品质也大相径庭,可见白酒的地利环境至关重要。
黄鹤楼据九省通衢之地,附千载黄鹤之名,以江汉粮仓为基,领衔楚地华彩文脉。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鹤楼南派大清香独有的优良品质。而倚靠“中原之枢,江汉之塞”大洪山的随州,既有着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更有着极适宜酿造美酒的生态环境。持续打造“随州黄鹤楼酒智能酿造园”、“咸宁黄鹤楼森林美酒小镇”等产业化布局,沿着“产区生态化”方向不断迈进。
中国酒业协会在产区培育,产城融合,打造“酒经济”等方面与多地政府开展合作,在产区共建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在产业规划,产业振兴,提升城市,提升经济,提升文化,提升酒业等方面成效显著。宋书玉理事长提出,希望黄鹤楼酒业按照随州市委市政府的产业规划,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平台,以酒经济助力产城融合,产业链价值呈现,积极拓展白酒产业链的宽度和长度,实现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
应人和,以“雄心”开创美好明天
当前,中国酒业处于转型和调整期。找准方向,谋划未来,非常重要。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是主题,中国酒业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文化体验需求为指导思想,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酒业生态体系。中国白酒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产区、生态、标准、创新等等,都是白酒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如果从市场规律来看,脉络也很清晰,酒类作为消费品,消费者就是人和,所谓适者生存,就是适应消费、适应人和。从消费发展阶段来看,就是产品基本诉求——品质诉求——品味诉求的过程。
新时代的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对白酒的基本诉求,对高品质、个性化白酒诉求日益增强。所以,白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不断提高品质,适应新消费,创造新价值。中国酒业协会一直在倡导中国白酒新的品质与价值表达方式,包括从产区、酒庄、科技、标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品质表达,用传统+创新模式来诠释品质的表达方式。
构建中国白酒高质量发展体系,离不开文化赋能。不仅要注重高品质和个性化风味,历史文化、酿造文化、活态文化,都是白酒产业的重要价值组成。需要持续地围绕着品质核心的价值主张,打动消费者底层的情感和人格诉求。宋书玉理事长指出,所谓“讲好产品故事”就是通过不断地讲述酿造技艺,历史传承、产区生态、酿造工艺、风味构成等等,逐渐形成美酒的文化附着力,而在市场和消费者心中呈现的,就是文化形象,就是价值构成。
黄鹤楼酒血脉里流淌的是荆楚数千年的文化,从“佳酿天成,国富民强”的“天成坊”,到近代“汉汾”、“南楼北汾”,再到1984、1989年蝉联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名酒称号的高光时刻,黄鹤楼酒业站在了清香复兴与名酒复兴两大风口的交汇点。自2016年与古井贡酒战略联合以来,双品牌、双名酒1+1>2矩阵,从市场、品牌、渠道、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双合力效应,黄鹤楼酒业的业绩亮眼,增速不减,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文化、科技、品质等方面加力实施名酒复兴战略,取得了瞩目成绩。
秋酿,是对丰收的礼赞,是对时节的敬畏,是对品质的坚守,是美酒周期性酿造的继承和延续,更是名酒复兴催征的号角。放眼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清香已然跃上时代的风口,成为酒类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黄鹤楼酒应不负时代,不负消费者。
楚风清韵,复兴有道。古有汉汾传承之名,今有楚酒振兴之责。
宋书玉理事长强调,随着开酿大典的举行,新一轮名酒的竞争和跃进也拉开了序幕。作为老牌名酒的代表,黄鹤楼酒应该更上一层楼,谱写新时期的名酒新传。时至今日,名酒依然是酒业竞逐市场的利器,从整个酿酒产业经济运行的数据看到,名酒企业基本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市场份额向名酒产区、名酒企业和名酒品牌不断集中,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向名酒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这是产业发展必然过程。对应着企业规模效应的出现和名酒企业品牌溢价的形成,伴随着名酒价值凸显,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名酒的需求愈发强烈。因此,在新形势下,老牌名酒要充分发挥名酒的魅力,聚焦发力,创新表达。
千秋佳酿,氤氲芬芳,名酒复兴,时代铿锵。名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传承者、代表者、创新者、引领者。回首历史,中国名酒烟波浩渺,灿若星空;展望未来,中国名酒前程似锦,任重道远。
清樽耀四方,秋酿美名扬。最后,宋书玉理事长重申,在清香复兴、名酒高端化趋势的推动下,黄鹤楼酒业凭借自身个性化、多品类的产品布局,通过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也必将迎来新一轮加速期。希望作为荆楚文化的传播者、作为南派大清香扛旗者的黄鹤楼酒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以科技赋能,以创新升维,做南派清香工艺和技艺的领头羊,持续擦亮汉产白酒的金牌名片,酿造楚酒新高度,与古井贡酒携手开创“中国双名酒”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