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黄河南岸的高粱红了。走进渑池县段村乡及南村乡境内的万亩高粱基地,一排排高粱整齐排列,颗粒饱满、颜色殷红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在阳光下随风摇曳,长势喜人。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几台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着收割高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仰韶酒业打造的万亩红缨子高粱种植基地。万穗高粱,不仅是生计的来源,象征着红火的生活。当它们经过脱粒、烘干、晾晒以及蒸煮后投入窖池,它们便成了仰韶酒品质主义的表达者。
渑池好粱酿好酒
渑池种植高粱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高粱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也是酿酒的主要原粮。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炭化粮食,经鉴定为高粱米,这是我国有关高粱种植年代较早的考古证据。此外,在河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也发现了商周至两汉时期的高粱遗存,这些发现表明高粱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并且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
可以想象,黄河的定期泛滥为中下游地区带来了大量的肥沃土地,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使得古代先民得以在新石石器时代的渑池等地定居下来。根据中国近代气象学家竺可桢在其著作《天道与人文》中的描述,大约仰韶文化时代正处于一个温暖气候期,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接近热带。这意味着在那个时期,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渑池地区已经具备了发展农业经济并进行酿酒活动的条件。20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遗址中发现的小口尖底瓶内检测出了谷物发酵酒的遗存,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渑池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粱生长的理想之地,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环境。渑池位于北纬35度左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底,这个区域降水集中,日照充足且时间较长,恰好满足了糯高粱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以及灌浆成熟期对水分和日照的高需求。降水丰富有助于高粱籽粒充分灌浆,而充足的日照则促进高粱通过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干物质和糖分,从而生产出更适合酿酒的高品质高粱。
这些在黄河南岸种出来的高粱色泽红亮、颗粒饱满、种皮厚、耐蒸煮,出酒率高,是酿酒的优质原料。
这里,是仰韶万亩红高粱种植基地
高粱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酒的品质优劣。2017年,仰韶酒业集团将黄河南岸高粱种植基地纳入“一庄五园”规划中,打造原粮种植基地,为仰韶酿造陶融香白酒提供优质原粮,旨在从源头把控产品品质。
位于渑池县北部段村乡及南村乡境内,毗邻渑池黄河南岸,被母亲河滋润和灌溉后有机质丰富、肥力极强的丰沃土壤,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以及南方和北方之间的过渡气候带,为高粱的茁壮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万亩红高粱基地所种植的糯高粱,是经长期选择和多年人工选育而成的红缨子品种,拥有较高的支链淀粉含量,适量的脂肪、单宁和蛋白含量,吸水性能强,容易糊化发酵,出酒率高,酒质佳。其皮厚粒小的特点使其极耐蒸煮,更是符合陶融香白酒九蒸九煮的酿酒工艺要求。
九粮九蒸是仰韶陶融香白酒的特色工艺,九粮包括高粱、大米、小米、小麦、玉米、糯米、大麦、荞麦、豌豆,高粱的占比为40%,这是经过成千上百次试验确定下来的最佳科学配比。九种粮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发酵,能够解决单一粮食存在的营养基质不足的问题,为酿酒功能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养分。
选用优质糯高粱,融九粮、三曲、四陶,三融一体的酿造工艺,最终酿出的陶融香白酒具有“平衡、协调、圆润”的独特风味。
丰收,不止是舌尖上的
十月,渑池县段村乡的万亩高粱基地里,一颗颗高粱迎风而立,随风摇曳。火红的高粱穗子粒饱满,长势十分喜人。从空中俯瞰,连片的高粱生机勃勃,以浓烈的色彩点缀在初秋的大地上,如同锦绣披霞,绘制出一幅壮美画卷。高粱田中,数台收割机在其中往来穿梭,切割、脱粒、烘干等多道工序一气呵成。
据了解,渑池县段村乡的万亩高粱基地以前是一片河滩荒地,土壤贫瘠,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种植。2017年起,当地政府结合河道修缮及土地整理,对原有荒地进行修整。经过专家论证,修整后的土地富含有机物,十分适宜高粱种植。于是,仰韶酒业就在此打造了万亩红高粱基地,采取土地托管的方式帮助群众增加收入。
让家门口的农民有活干,既拓宽了当地农民增收渠道,又解决了农户就业问题。特色产业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为美丽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段村乡村民种植高粱已有5、6年时间,他们播种高粱,给高粱幼苗追施化肥,看到自己亲手种植的高粱从春天的一颗小苗到如今丰收在望,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村民纷纷表示,“红缨子”红高粱产量高,销路广,在省内外都很受酿酒企业的欢迎。而且,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仰韶万亩红高粱基地,是仰韶酒业延伸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不仅一手打造了酿酒“第一车间”,而且使其成为了渑池县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