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酒业而言,汾酒第二阶段的复兴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跃升,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其战略能否落地见效,将直接影响行业格局的重塑。而汾酒提出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或将成为中国酒企长期主义发展的新注脚。

2月11日,汾酒集团召开五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正式定调第二阶段复兴纲领,提出以“八个面向”为总方向、“八大纲领”为行动框架,目标在2030年前实现“全要素、高质量、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标志着汾酒复兴进入关键攻坚期,也为行业提供了高质量发展范本。
战略升级:从“复兴”到“全面突破”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在大会中强调,汾酒复兴的核心是围绕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和产业变革的全面革新。其提出的“八个面向”包括:面向大多数消费者、时代消费趋势、全国市场、年轻市场、国际市场、品质提升(酿好酒、储老酒、售美酒)、品牌价值深化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融合创新。
这一框架旨在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竞争力体系,推动汾酒从区域性品牌向全国化、国际化酒企转型。根据规划,2025-2026年为“成果巩固期”,重点夯实基础、重塑市场格局;2027-2030年则进入“要素调整期”,通过数智化改革、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举措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汾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武跃飞在报告中也强调,2025年,汾酒集团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健经营、科学营销,塑发展新格局;全面统筹、文化深耕,创品牌新优势;创新引领、产能提升,攀品质新高峰;改革深化、数智赋能,促效能新升级”的经营方针,深入践行汾酒复兴纲领,重点抓好推动市场与品牌稳健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生产与建设协同发展、推动改革与战略接续发展、推动科技与质量创新发展、推动治理与管理联动发展、推动安全与合规统筹发展、推动思想与作风保障发展、推动民生与幸福引领发展等“九个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坚持要快、不拖拉;要硬、不退缩;要细、不马虎;要善、不小气;要好、不应付的“五要、五不”工作准则,采取“定目标、定期限、定责任”的“三定”工作方法,全要素、高质量、又好又快扎根中国酒业第一方阵。

在业内人士看来,汾酒的复兴战略与行业头部企业的动向形成呼应。
例如,茅台近期提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友饮”战略,强化系列酒品牌化;郎酒投资150亿元的龙马酒庄预计2026年投运,剑指浓酱兼香产能突破。相较之下,汾酒的差异化在于其系统性布局——既注重年轻化与国际化的市场开拓,又通过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强化品牌厚度,同时在数智化与治理体系层面率先突破。
汾酒的战略清晰度与行业引领性
为实现目标,汾酒系统部署了发展、市场、品质、文化、改革、管理、人才、民生“八大纲领”,覆盖发展、市场、品质、文化等核心领域:
- 市场扩张:启动“全国化2.0”战略,通过“上山下乡”和商业共同体模式渗透下沉市场;同步推进“国际化1.0”,以品牌、口感、产品等“七个国际化”试水海外市场;针对年轻群体,通过产品颜值、传播形式等“七个年轻化”抢占新兴消费需求。
- 品质攻坚:加速“2030工程”投产,落实分质贮存与多轮精选工艺,推进“11125”技术创新战略,强化全产业链品质表达。
- 文化赋能:打造“文化汾酒智库”,整合活态文化资源,推动品牌历史底蕴与现代消费场景融合。值得一提的是,汾阳市酒厂老厂址近期入选山西工业遗产,进一步凸显其文化价值。
- 数智化转型:以智慧汾酒为导向,重构产业链流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通过“专家型+服务型+管理型”人才梯队建设支撑战略落地。
2024年,汾酒销售业绩再创新高,为第二阶段战略提供了信心基础14。2025年,汾酒计划通过“九个推动”任务和“五要五不”准则,确保“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衔接。然而,挑战亦不容忽视:消费市场持续理性化、国际化竞争加剧、年轻化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均需汾酒在战略执行中精准应对。

在业内人士看来,汾酒的“八大纲领”展现出罕见的战略清晰度,尤其在细分市场布局与技术创新上的投入,可能引领白酒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若其国际化与年轻化试点成功,或将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极,此外,汾酒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视,如数智化酿造与供应链升级,亦契合全球酒业技术变革趋势。